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。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。故雖有名馬,祗辱于奴隸人之手,駢死于槽櫪之間,不以千里稱也。
馬之千里者,一食或盡粟一石。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馬也,雖有千里之能,食不飽,力不足,才美不外見,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
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盡其材,鳴之而不能通其意,執(zhí)策而臨之,曰:“天下無馬!”嗚呼!其真無馬邪?其真不知馬也!
注:選自《韓昌黎文集校注》。作者韓愈,字退之,自謂郡望昌黎,世稱“韓昌黎”,唐代文學(xué)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。此篇需背誦。
課文字詞詳解
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。千里馬常有,①而伯樂不常有。②故③雖有名馬,
、俣罕磙D(zhuǎn)折,但是。②故:所以。③雖:即使。
①祗②辱③于④奴隸人之手,⑤駢死于⑥槽櫪之間,不⑦以千里稱也。
、凫螅褐,僅。②辱:(受)屈辱。③于:在。④奴隸人:奴仆。⑤駢(pián)死:(和普通馬)一同死。駢,本義為兩馬并駕,引申為并列。⑥槽櫪:馬槽。⑦以……稱:以……著稱。以,憑。
馬之千里①者,②一食③或④盡粟一⑤石。⑥食馬者不知⑦其能千里⑧而食也。
、……者:……的馬。②一食:吃一次。③或:有時(shí)。④盡:吃盡。⑤石:容量單位。⑥食(sì):同“飼”,喂。⑦其:指千里馬。⑧而:表承接。
、偈邱R也,②雖有千里之③能,④食不飽,力不足,⑤才美不⑥外見,⑦且⑧欲與⑨常馬⑩等?不可得,
①是:這。②雖:雖然。③能:才能。④食:吃。⑤才美:才能和美好的素質(zhì)。⑥外見:表現(xiàn)在外面。見,同“現(xiàn)”,顯露、表現(xiàn)。⑦且:猶,尚且。⑧欲:想要。⑨常馬:普通的馬。⑩等:等同,一樣。?不可得:做不到。
、侔睬笃淠芮Ю镆玻
、侔玻耗睦,怎么。
、俨咧虎谝云涞溃持荒堍郾M其④材,⑤鳴之而不能⑥通其意,
、俨咧河民R鞭趕它。策,馬鞭,這里是動(dòng)詞,用馬鞭驅(qū)趕。②以其道:按照(驅(qū)使千里馬的)正確方法。以,按照。道,正確的方法。③盡:竭盡。④材:同“才”,才能、才干。⑤鳴:馬叫。之:音節(jié)助詞,不譯。“食之”與“策之”中的“之”都指代千里馬。⑥通其意:通曉它的意思。通,通曉、明白。
執(zhí)①策②而③臨之,曰:“天下無馬!”④嗚呼、萜湔鏌o馬⑥邪?⑦其真不知馬也!
、俨撸好~,馬鞭。②而:連詞。③臨:面對(duì)。④嗚呼:表示驚嘆,相當(dāng)于“唉”。⑤其:表示加強(qiáng)詰問語(yǔ)氣。⑥邪:同“耶”,表示疑問,相當(dāng)于“嗎”。⑦其:代詞。
課文分析
1.主題: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寫法,以千里馬不遇伯樂,比喻賢才難遇明主。作者希望統(tǒng)治者能識(shí)別人才,重用人才,使他們能充分發(fā)揮才能。全文寄托作者懷才不遇、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,并對(duì)統(tǒng)治者埋沒、摧殘人才進(jìn)行了諷刺、針砭和控訴。
2.作者的論點(diǎn)是什么?作者是如何層層深入論證論點(diǎn)的?
第一段:論點(diǎn):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。正面論證: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。反面論證:故雖有名馬……不以千里稱也。第二段:進(jìn)一步從反面論證,指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“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”。第三段:痛斥執(zhí)策者的愚蠢,勾畫出執(zhí)策者狂妄無知的形象。作者厲聲反詰執(zhí)策者,表達(dá)中心:其真不知馬也。
3.“千里馬”“伯樂”“食馬者”各比喻了什么樣的人?
千里馬——有才能的人。伯樂——重視人才,識(shí)別人才的人。食馬者——愚妄、淺薄,不能識(shí)別人才的封建統(tǒng)治者。
4.《馬說》中的五個(gè)“也”字:
、“不以千里稱也”流露出無限痛惜的感情
、“安求其能千里也”,表現(xiàn)作者憤怒譴責(zé)的感情,而且包含著訴諸讀者正義感的意圖
、“其真不知馬也”有作者的痛切之感,更有對(duì)食馬者的深刻嘲諷
、“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”中的“也”字,是作者故作頓筆,有暫時(shí)了結(jié),不再說下去的意思,可以省卻一些無用的話
、“是馬也,雖有……”中的“也”字,顯然是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造成的后果
5.全文“不”字的理解:
、賴@無人識(shí)才。“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”:沒有“伯樂”,千里馬“常有”也就等于沒有。“不以千里稱也”:道出了千里馬遭遇之不幸,結(jié)局之慘痛,真讓人感到遺憾、惋惜。
、诒療o力使才。“食不飽,力不足,才美不外見”“與常馬等不可得”:道出了被埋沒的千里馬的滿腹委屈,對(duì)“食馬者”的無知發(fā)出強(qiáng)烈的譴責(zé)。
、蹜嵱谷苏`才。“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盡其材,鳴之而不能通其意”,反過來還對(duì)著受盡了屈辱的千里馬說“天下無馬”,愚昧,更是無知!作者滿腔的悲憤化成一句“其真不知馬也”,對(duì)食馬者的罪行表示憤恨,對(duì)馬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,表達(dá)了作者對(duì)封建統(tǒng)治者愚昧可笑的辛辣諷刺。
6.理解式默寫。
(1)總領(lǐng)全文的句子: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。
(2)描寫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(懷才不遇的人發(fā)出的感嘆):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。
(3)描寫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:祗辱于奴隸人之手,駢死于槽櫪之間。
(4)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: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
(5)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:食不飽,力不足,才美不外見。
(6)本文中心句:其真不知馬也!
(7)寫食馬者愚昧無知的句子: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盡其材,鳴之而不能通其意。
。1)故雖有名馬,祗辱于奴隸人之手,駢死于槽櫪之間,不以千里稱也。
所以即使有了名貴的馬,也只是在奴仆手中受辱,在馬槽里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去,不以千里馬而著稱。
。2)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
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(日行)千里而(用普通馬的食量)喂養(yǎng)它。
。3)食不飽,力不足,才美不外見,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
吃不飽,力量不充足,千里馬的才能與美質(zhì)就不能表現(xiàn)在外,想要和普通馬一樣尚且不可能,又怎么能要求它(日行)千里呢?
。4)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盡其材,鳴之而不能通其意。
(喂馬的人)不按照正確的方法用鞭子驅(qū)趕它,不用讓它竭盡才能的方法喂它,它發(fā)聲鳴叫卻又不能通曉它的意思。
。5)嗚呼!其真無馬邪?其真不知馬也!
唉!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?大概真的是不認(rèn)識(shí)千里馬吧!
歡迎使用手機(jī)、平板等移動(dòng)設(shè)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(diǎn)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