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來源 作者:中考網(wǎng)編輯 2020-02-17 23:30:30
“家里這兩天來人了嗎?”王俊琴高聲問。2月16日,在疾風(fēng)中,王俊琴的頭發(fā)四散飄揚,兩米的距離說話聽起來不大清晰。
“沒,過年一個親戚都沒來。”村民王冬梅肯定地說。
“年前回來的娃娃,都在家吧?”
“走了兩個兒子兩家4口人,還有兩個兒子家的4口人沒走呢。”
“你咋沒戴口罩?沒口罩吧?”王俊琴手伸入口袋里掏自己備用的新口罩,打算送給王冬梅。
“有呢,剛吃飯時摘下來,你進門時沒來得及戴。你別給我口罩,你們一天走東走西的,比我用得著。”王冬梅連連擺手不要。
王俊琴進入堂屋,看見一家人正在吃飯。跟王冬梅說的一樣,大人娃娃6口人。
“家里養(yǎng)牛著嗎?”院子里曬著幾架金黃色的玉米棒。
“沒,養(yǎng)了二三十窩土蜂。”王冬梅的4個兒子全在外打工,家里就她老伴倆,體弱多病,干不了繁重的活,就土法養(yǎng)了30窩蜜蜂。一年下來,能鏟一二百公斤蜂蜜,賣3萬多元。
堂屋是土木結(jié)構(gòu),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的,椽檁筆直光堂,能看出王冬梅當年過日子很講究。東屋是本世紀初建的,紅瓦磚墻。西屋是享受危房改造項目資金,前年建成的,籃脊瓦,水泥圈梁,看著都結(jié)實牢固。
“自來水也通了,水泥路都通到家門口……啥都好得很。”還沒等王俊琴問,王冬梅就道出脫貧攻堅的好。
“春上地里種啥?”
“我年年種籽粒玉米,今年村上讓種青貯玉米呢,說賣青貯玉米比玉米籽錢更多。”王冬梅一五一十地回答。
“對著呢,聽村上的話沒錯。”
王俊琴是西吉縣自然資源局派到西吉縣平峰鎮(zhèn)幫扶疫情防控工作45名人員之一,她和其他5名同事包扶高趙村。
地上的風(fēng)追著天上的云跑,風(fēng)掠過樹梢,發(fā)出“嗖嗖”的尖叫,蒿草在路上、田里翻滾。王俊琴和鎮(zhèn)村干部一戶一戶地排摸過去,每進一戶必三問。一問住戶信息,二問脫貧短板,三問春耕作物結(jié)構(gòu)調(diào)整,然后細細整理出來,匯總供決策參考。
王俊琴看見村民王世軍從村口疫情防控點換班回來,飯都沒吃,就鉆進牛棚喂牛。戴著口罩,把牛糞鏟進車,拉到地里倒成堆。今年他家要種80畝青貯玉米,養(yǎng)30頭牛。“就是缺資金,等疫情過了,你們看能幫我貸點款嗎?”
王俊琴看見高趙村2000畝“四個一”林草基地里的大果榛子枝條都柔軟了起來,枝頭芽蕾在膨大。“成活率還是不太好,今春還得補植,看資源局再能補些樹苗嗎?”第一書記黃喜良說。
在進戶時,農(nóng)戶家的大黃狗對他們吠叫不止。黃喜良給王俊琴他們擋狗,那兇巴巴的狗竟然搖著尾巴溫順了,這個操著銀川口音的人對各家各戶是多么的熟悉!
王俊琴途經(jīng)金唐村看見,這個生態(tài)移民遷出區(qū)僅剩28戶127人常住人口,村黨支部書記楊宏一個人都能盯住每一個人的行蹤。但村口依然設(shè)置疫情防控檢查點,細細給出入人員測溫、登記,不準一個陌生人進村。村里波瀾不驚,村集體牛場剛剛進購買了50頭白頭西蒙達爾肉牛,30頭公牛精神抖擻,20頭母牛有孕在身,近日將陸續(xù)分娩。楊宏忙得腳不沾地,要時時操心疫情防控當緊大事,要時刻關(guān)注即將分娩的母牛,還要叮囑雇工戴上口罩把牛糞送到陽面解凍了的梯田里,散開,開旋耕機犁地。
“等疫情過了……”已成平峰鎮(zhèn)人的口頭禪。他們期盼疫情早點散去,摘掉口罩,自由呼吸山間的空氣,擼起袖子加油干,早日摘掉貧困帽子。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(shè)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