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 作者:史振平 2017-08-17 09:20:28
任何改革都有其初衷和預期,可稱其為“初心”。中考改革的“初心”是什么?既然是考試,就離不開評價和引領功能,所以,中考改革的“初心”,必然是引領初中乃至小學回歸教育規(guī)律和學生身心成長規(guī)律,深入實施素質教育,全面落實立德樹人,努力培養(yǎng)德智體美全面發(fā)展的社會主義事業(yè)建設者和接班人。
中考如何破題:
一是命題要改。命題內容應增強開放性、探究性、綜合性、靈活性、時代性,緊密聯(lián)系實際,貼近學生生活,重視素養(yǎng)能力,激勵創(chuàng)新思維。當下特別要圍繞核心素養(yǎng)深入研究,堅決取消死記硬背、機械訓練性質的試題。
二是成績表達方式要改。傳統(tǒng)的考試成績用分數(shù)表達,一分之差可差出若干名次,“分分分,學生的命根”。淡化分數(shù)的一個辦法是改分數(shù)表達為等級表達。如濰坊等地區(qū)用A、B、C、D、E五個等級表達,每個等級劃定一定比例。學生只知等級,不知分數(shù),相差10分也可能屬于一個等級,競爭壓力大大減緩。
三是考試次數(shù)要改。要改一次考試為多次考試。一考定輸贏,三年奮斗只為一考,考生背負巨大壓力前行。所以,部分科目考試可安排在初三前,有的學科可多次考試,讓學生選擇最佳成績納入中考。機會增加了,壓力就會減小。國外在這一方面早有嘗試,國內的高考改革也有類似探索,相關經(jīng)驗都可以借鑒。
四是音體美學科被邊緣化要改。很多地區(qū)中考成績偏重語數(shù)英等學科,音體美等占比很小,“考什么教什么”,導致學校對音體美等學科教學重視不夠。有的學校初三下學期甚至不再開非考試課,嚴重違背教育規(guī)律,影響學生全面發(fā)展。此種做法要堅決改。特別是體育課,要計入中考總成績,加大權重,以此改變學生體質偏弱這一現(xiàn)實。
五是單一錄取方式要改。僅憑考試成績錄取,將會把很多成績一般卻特長突出的人才拒之門外,因此可對特長生單獨制定錄取標準,設立錄取通道,采用學生申報、學校推薦、考查錄取等辦法吸納特長學生,不漏掉一個“偏才”“怪才”。季羨林、錢鐘書、吳晗、臧克家等高考時數(shù)學都不及格,但還是被高校錄取,終成一代大師、大家,這樣的做法對推進中考改革同樣有啟迪。現(xiàn)在,不少地區(qū)探索高中自主招生,是很有益的嘗試。
六是重成績不重素養(yǎng)要改。教育部提出建立“學業(yè)水平成績+綜合素質”的錄取模式,如何落實?關鍵是做好綜合素質評價。應把綜合素質當作一門“學科”納入錄取依據(jù),堅決避免應付和名不符實。
從2004年起,濰坊就建立起“多次考試、等級表達、綜合評價、多元錄取”的中考制度,且不斷完善。特別是綜合素質評價,已成為中考重要的一門“學科”,成為一大重點和亮點。
學生的綜合素質權重等同于語文、數(shù)學、英語,每個初中都建立起由班主任、學科教師、學生、家長參與的評價制度,評價主體多元,結果公開公示,效度、信度不斷提高,對初中教育教學產(chǎn)生了強有力的引領作用。
同任何改革一樣,中考改革需要動真碰硬。其中最該“碰”的是分數(shù);謴透呖家詠,全國共產(chǎn)生3300多名“高考狀元”,但成為各行各業(yè)領軍人物的并不多。高考如此,何況中考。
我們要的不是高分數(shù),而是高素養(yǎng)。中考改革要有勇氣,只要方向正確、路徑科學,就應大力推進,長期堅持,終會取得成功。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